曹晓山
我是矿工的后代,记忆中的矿山,永远有着一群像父亲一样没有文化,却特别能吃苦、憨厚的矿工。“守山吃,伴山眠”,他们不辞辛苦,挥洒着汗水和豪情,为武钢的高炉源源不断地送去“粮食”,铁矿石产量屡创新高,最高时曾年产500多万吨。
儿时的快乐是简单的,不知道什么是忧愁,父亲的艰辛我习以为常,却盼望着夏天早点到来。“看,我给你们带来什么?”我从下班后满身疲惫的父亲手里抢过冰棒票、汽水票,带着弟弟一溜烟地跑出去。“慢点,别跑……”母亲的叮嘱还在耳边,我们却已大口舔着奶油冰棒、喝着馋人的大瓶汽水,感觉天下最好吃的东西也大概莫过如此吧。我边吃边和弟弟说道,“等我长大了,也要去矿里上班,那样就有吃不完的冰棒和汽水啦!”
大冶铁矿,这座百年老矿,这里有无数人的荣光,有无数人的希望,更有无数人的梦想: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毛主席视察过的唯一铁矿山;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支大型地质勘探队、走出了中国第一批女地质队员……
1993年我在黄石读中专,每次和同学们聊天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向他们讲起自己的家乡大冶铁矿。看着他们投来羡慕的眼神,我心中充满着自豪。我为我是矿工的后代而感到骄傲。
1996年,我终于梦想成真,正式成为一名大冶铁矿的工人。当我第一次来到选矿厂,走过比我还要高许多的球磨机,虽然立刻被它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所吓倒,但心里还是甭提多高兴了。要知道当时谁家的小孩进入矿山工作是一件很光彩的事,因为那时大冶铁矿的工资在整个黄石市都是令人羡慕的,连身上的工作服也仿佛是一张金灿灿的名片,走到哪里都能引来人们的目光。
20世纪末,随着东露天采场的闭坑,大冶铁矿的自产矿石日益减少,矿山的发展陷入了困境。但我们矿山人没有气馁,没有退缩,没有怨天尤人,吹响了“二次创业”的号角:脱离企业办社会,剥离冰棒厂等辅业;实施“深部开发矿产资源,深度开发文化资源”的战略,延长产业链,形成矿产品的精加工,大力发展工业旅游。
历时两年多,一座年产80万吨的球团厂拔地而起,比预定工期整整提前了15个月,刷新了国内同类工程建设速度的纪录。紧接着,国家矿山公园建成,矿山人历时144年开采形成的大峡谷成为“亚洲第一天坑”。矿山的好事一桩接着一桩,选矿技改成功,矿区道路刷黑,连昔日的废石场也槐树成荫,变为石海大绿洲,创造了“石头上种树”的生态奇迹。
2015年,随着钢铁行业的寒流持续不退,铁矿石价格已跌至近十年的低位。那时铁精矿的价格一天一变,一天比一天低,犹如雪崩。大冶铁矿,这座历经岁月洗礼的百年矿山,受制于不断下跌的铁矿石价格和自身逐渐枯竭的矿石资源,遭受前所未有的压力。以前几乎不停的球磨机现在时开时停,印象中难得一遇的现场全停检修越来越多;选矿厂开半个月停半个月成为常态,连工资能否正常发放都让人揪心……
危机关头,唯有自救。大冶铁矿提出“自己能干的活自己干”,杜绝一切无效开支。以前像选矿厂房外的防洪沟清淤、马路保洁等外包业务,现在改由我们职工自己干。同时,大冶铁矿强力推进人力资源优化,职工在职人数由高峰时的3千多人压缩到1千多人;继续深部勘探找矿、出矿,确保矿山的生命可以延续。
身边熟悉的工友一个个离开,他们的依依不舍,仿佛就在昨天。“听说电工吴勇他们凭借自己在矿山多年磨练的高超技术,都走出国门到印度尼西亚去赚美元去了!”真替他们高兴,我也暗自下定决心,在以后工作中好好地学技术,争取有一技在身,更好地回报矿山对我的恩情。
清晨起来,我带着女儿又沿着矿山公园走了一圈。仔细听听,远处球磨机发出轰隆隆的响声。这座矿山有我成长的点点滴滴,矿山的一草一木,都让我魂牵梦绕……
——武钢资源集团大冶铁矿公司选矿厂
徐长盛
2002年5月下旬,我已确定研究生被录取,考虑到离开学还有几个月,就应聘了一家网络公司,来到了它的上海办事处工作。一次,从市区到宝山来解决设备问题。调试设备时发现,对方公司员工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令我很震惊。回去我就仔细查了下这个公司的信息,发现是一家上市公司——宝信软件,是宝钢的控股子公司。当时我就想研究生毕业其他地方不去了,就是这了!
一转眼就到2004年10月研究生毕业找工作的时候,虽然很多同学都选择去了外企如微软、英特尔,不过因为当时心中有了目标,所以我也没着急。宝信果然来了,笔试面试都很顺利,2005年7月正式报到。
还记得刚入住果园单宿的时候挺失望的,里面破破烂烂,外面三号线正在建设,尘土飞扬。8月初,我们被安排到钢专进行为期两周的军训,住在月浦单宿。记得那年夏天,上海的阳光特别厉害。大白天军训汗流浃背,晚上还要上课。通过上课,知道了宝钢的创业史,也知道了宝钢的领先产品。
八月下旬,军训完回到部门上班,被安排到自动化工程事业部,也不知道未来要干什么,坐在办公室里无聊地看项目文档。看到院子里面有很多汽车,听大家说上海房价很贵,很茫然,不知道未来怎么办。有一次,一个老同志跟我们说不要怕,过几年你们都能买车买房的,也就渐渐安了心。后来我一直想,所有的欢迎词都比不上这颗定心丸。
2005年10月,第一次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了宝钢的技改项目,到了一年后自己可以独立负责一个专业,再到后来可以负责一个项目。项目也从上海做到了各个地方直至广东湛江,眼看着集团不断发展壮大。
还记得2007年下半年开始到2010年底,三年多的时间我带着一帮人持续从早干到晚,同时进行研发和工程项目实施。利用自身所学不仅消化吸收了国外控制系统的精髓,而且进行了大幅度创新,成功地将过程控制系统的实施效率提高了几十倍。如今,这些系统持续在宝钢的轧钢生产线以及全国各地的生产线上发挥作用,感到为祖国的钢铁工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从结婚开始的白手起家,到生小孩,到第一次买房、买车再换房……回首往事,发现过去这么多年干成了很多人生大事,也很有成就感,是宝钢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我有用武之地,也是宝钢让我过上了幸福生活。
如今,我也成了老师傅,也带领了一大帮人,有责任让年轻人将我们的事业传承下去,我也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行。
——宝信软件
周常军
两年前,我进入马钢飞马智科系统集成分公司网络室,主要从事网络方面的建设。刚参加工作时,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所在单位跟“钢铁”有什么联系,然而,两年的工作积累让我在思想上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到现在我的脑海里依然回荡着第一次去厂房时机器运行的轰隆声。一个两鬓白发的中年人,丢了一双劳保鞋给我:小伙子跟我一起去处理下故障。在他的带领下,我很不情愿地步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工作地点:马钢长材事业部中型材。刚踏入厂房,第一反应就一个字“大”,厂房大、生产线上的机器大、钢材也大。我们的工作是打通整个厂房的网络链路,光缆熔接、跳线连接、在交换机上输着一串网络命令。当时我内心真的是无力吐槽,我们在这里搞这些单调乏味的网络,而外面的生产线造的都是成百上千吨的钢材,创造的价值远远比我们要高出很多!
来不及我多想,又被他带着到了产线上的调度台。刚一进去,工作人员满脸笑容地说:“网络通了吗?”他自信地回答:“通了,你们可以生产了”。只见电脑屏幕上的钢材参数、钢材订单详细列举出来,清清楚楚,犹如优美的乐符在跳动。瞬间,我意识到一根网线对于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性,这座信息化、科技化工厂此刻在我眼里是那么神秘,那么诱人。
两年时间转瞬即逝,从开始接触到慢慢熟悉。第一次搭档的那个中年人,成了我的师父。我不太喜欢喊他“师父”,喜欢用自己的方式称呼他“吕总”。工作中我们亦师亦友,他是一名将自己半辈子奉献给钢铁事业的网络建设者。我们一起爬过行车、到过最恶劣环境中建设网络。我喜欢拍他工作时的背影,每次想放弃时,他坚强的意志、负责的态度、不怕苦不怕累的钢铁品质总是激励着我。说真的,我对钢铁企业没有波澜壮阔的情愫,但在日常基础工作时能感受到一种工作精神叫“70后”。
简单的办公综合布线,厂区的工作人员能够在电脑前处理工作;库区内的行车,因为我们做的无线基站改造成无人行车;生产线上的机器能够通过传感器将生产数据输送到数采机,用于生产分析;工厂里AGV小车通过无线网可以自动去卸载货物……这一切没有我们网络公路的搭建,是无法实现的。我们不是钢铁一线制造者,从事的是幕后工作。但我愿意成为钢铁企业的“经络诊断师”,为钢铁企业生产数据安全、提高生产效率保驾护航。
——马钢飞马智科系统集成分公司
“我的宝武故事”有奖征文
一、组织动员
各单位应积极策划、组织动员,使尽可能多的员工参与进来,撰写鲜活、精彩、各具特色的宝武故事。通过回顾激情燃烧的岁月,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确立“同一个宝武”作为中国近现代钢铁工业的历史传承者、中国今日钢铁工业之集大成者、中国乃至全球钢铁业的未来引领者的地位,提升全体宝武人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提振行业信心、企业信心、职业信心,不忘钢铁报国初心,践行镇国之宝使命。
“我的宝武故事”有奖征文将设置优秀组织奖和征文特等奖、一、二、三等奖。获奖者将受邀参加中国宝武130年纪念晚会、“重走钢铁长征路”片区活动、“钢铁荣耀 铸梦百年”系列活动,获赠中国宝武130年纪念品等。
各单位征文报送和刊发情况将在集团党建工作例会和集团宣传文化体系会议上定期通报。
二、征文对象
中国宝武全体员工。作为企业的一员,每位员工的成长成熟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每位员工职业生涯的点滴汇聚成钢铁巨人不断向前的行动轨迹。
三、征文要求
结合宝武130年发展历史,从个人出发,讲述自己的宝武故事,文章体裁不限、风格不拘。文字要求言之有物,真情实感,并标注作者、工作单位以及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
360739490@qq.com
投稿文件名请标注“我的宝武故事”,并单独附件发送一张或几张与文章内容相符的照片。
有奖征文活动从即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集团媒体平台将分批陆续刊发。